殡葬礼仪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殡葬礼仪

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由来

浏览次数:2345 发布时间:2017-01-20 13:50:05
七月十五中元节

   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,亦称“盂兰盆节”、“鬼节”,俗称“七月半”,是旧时汉族的传统节日。民间认为这是祭祀死者、悼念祖先最恰当的日子。
中元节成为我国民间的一个重大节日,与佛教中“盂兰盆会”的流行有着极大的关系。孟兰盆会的起源,始自佛教“目莲救母”的故事。
    至今,扬州人传统的祭祖之日,以清明、冬至和七月半这三天为重,而这三天中,其具体时间各有讲究:俗话说,“早清明,晚大冬(冬至),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”,人们旧时还要多做几样素馔,供奉祭祀祖先,慎终追远。
在这一风俗事项中,也渗入了争取生存,兴旺发达,吉利平安的实用目的。
    从南北朝时起,盂兰盆会就已开始流行。据南朝梁人宗懔的《荆梦岁时记》说:“七月十五日,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。”可见随着佛教的盛行,盂兰盆会已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习俗了。唐代宗李豫时,每年七月十五日,都要在皇宫中置一个规模盛大的盂兰盆。
《东京梦华录》对宋代这一节日的具体情景描述道:“中元节,先数日市井卖冥器、靴鞋、幞头、帽子、金犀缎带、五彩衣服……又以竹竿斫成三脚,高三五尺,上织灯窝之状,谓之盂兰盆,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。构肆乐人自过七夕,便般目莲救母杂剧,直至十五日止,观者增倍。中元前一日,即卖练叶,亨祀时铺衬桌面;又卖麻谷窠儿,亦是系在桌子脚上,乃告祖先秋成之意;又卖鸡冠花,谓之洗手花。十五日供奉祖先素食……又卖转明菜花,花油饼之类。城外有新坟者,即往拜扫。禁中亦出车马,诣道者院谒坟,本院官给祠部十道,设大会,焚钱山,祭军阵亡殁,设孤魂之道场。”由此可知,盂兰盆会是佛教祭祀先人亡魂的仪式,盂兰盆则是载纸衣冥镪的盛物,由于孟兰盆这种竹制的盆状三脚竖灯本身也是冥器,故这祭祀仪式就被称为盂兰盆会。
    在宋代,民间还有在这一天祭祖的习俗,并以盆倒的方向占卜气候,认为向北倒则冬寒,向南倒则冬温,向东、西则寒温得中。此俗一直流传清代。
清代以后,中元节日各寺院均设孟兰盆会,燃灯、奉经,以度幽冥沉沦者(《燕都岁时记》)。民间的孟兰盆会除设斋供僧外,还加拜忏、放焰口等活动。放焰口是一种佛教用语,形容饿鬼渴望饮食,口吐火焰。和尚向饿鬼施食即叫放焰口,俗称“济孤魂”,以超度孤魂野鬼。是日,还有在道口路边焚烧纸钱、冥镪,施放饭团、馒头,以赈济孤魂野鬼,俗称为“结鬼缘”。
七月十五日夜里,民间旧有放河灯的习俗。沿着河的两岸,钟鼓齐鸣,灯火争流。旧时,有的寺院请人用纸扎成很讲究的莲灯,船体大的长达七八丈,称为“法船”。有时从十三日到十五日这三天中,连续放河灯。黄昏后,有儿童以荷叶做船,燃烛在这“船”上,让其顺水流淌,势如万点流萤,星星点点,装扮得夜空的场面十分迷人。还有些手艺高超的艺人,将灯制作成莲花、莲叶、花篮、鹤鹭之类的各种形状,俗称为莲花灯。
    是夜,喜好热闹的人往往要夜半二更天以后,方才一个个身披皓月之光,兴致盎然地各自回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