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动态

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

五一 | 致敬那些一个一个为生活打拼的人

浏览次数:1224 发布时间:2020-05-01 10:55:42

---来自《洛阳北邙朝阳陵园精典资源库

五一国际劳动节,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,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。

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,我们的祖先们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”,用辛劳的汗水,在这片土地上,养育儿女,繁衍生息。
劳动者是勤奋、美丽和伟大的。是你,是我,是他,在中国的各个角落,用汗水承担生活的重担,用双手描绘人生。
在今天这个节日里,致敬每一个为生活努力的人。
1
尊重劳动,自古有之
其实我国古代也有劳动节,不过日子并不定在五一,而是定在农历的二月二“龙抬头”的日子。
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,在古代中国更是如此。
据晋代文史学家、医学家皇甫谧在《帝王世纪》中的记载,伏羲“重农桑,务耕田”,每年新春二月初二,都要率领各部落首领“御驾亲耕”,以显示他对农耕的重视。
司马迁也在《史记》中提到,周武王在二月初二不仅会举行规模盛大的仪式,更亲自带领满朝文武百官耕田劳作,以此拉开全国农耕的序幕。
唐代开始,二月二被正式定为“耕事节”,也就是“劳农节”。在这一天皇帝会率百官到田里耕地、松土,象征性地参加劳动,而农民们要在农具上绑上显示喜庆的红绸布然后才下地播种。
唐太宗李世民这样教育太子:“朕一食,便念稼穑之艰难;朕一衣,则思纺织之辛苦。”意思是说,我每逢穿衣吃饭,都会感念耕种的农民和织女的艰辛。
发展到明清两代,皇家对劳动意义更加重视。而将这个“劳动节”发挥到极致的,要数清代的雍正。
雍正帝在位时,设了一个“一亩园”,就是由皇帝亲自耕种的一亩地。每年的“劳动节”,雍正都会带领朝廷官员和皇后、宫女到一亩园里扶犁耕田。
在封建王朝中,尽管这个仪式只是代表象征意义,但感怀天下的皇帝,往往能从中体会到民间疾苦,从而轻徭薄赋,与民休息。
每一粒米的背后,是农民在面朝黄土背朝天;每一件丝绸的背后,是养蚕人为他人做嫁衣裳;每一处干净整洁的背后,是环卫工人的起早摸黑;每一餐饭、每一辆公交、每一班地铁……背后都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作。
尊重每一个劳动者,从你我开始。
2
夯实根基,自强不息
与其他文明把宗教及神鬼崇拜作为维系社会纽带的做法不同,我们华夏祖先恪守“自我奋斗”为社会发展及个人安身立命的最高准则。
中国人始终坚信,美好的生活需要靠自己来创造。
《周易》云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
中国文化讲天地是动态的,“天行健”,永远都在动,所以“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叫人要效法天地,永远不断地前进。要懂得自强,要随时反省,努力修养学问,要永恒的前进,不能停留。
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,盛衰起伏,变幻难测。如果你有天才,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;如果你没有天才,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。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。
天道酬勤,资质平庸却建立不世功业的曾国藩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自强不息的前提,是能认清自己的不足,这样才能找到奋斗的目标与方向。
《周易》云: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。君子以谦卑,来自我约束。
曾国藩说:“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”傲,就是谦卑的反面。去谦卑,就是约束自己内心的自我和骄傲,也即涵养自己的心胸。
能谦才能永不满足永远进步,能卑才能被人接受、得到提携、打通人脉,有心胸才能容人容事,这些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。
老子说:“江河之所以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也,故能为百谷王。”水就是因为善于处低下,才能奔流向前,汇聚为海。水低为海,人低为王。

谦卑,是人最硬的后台,能够为人生夯实最坚实的根基。

3
致敬劳动,致敬生活
台湾女作家罗兰说过:“世间一切美味佳肴都没有劳动结出的果实更甜美。”
劳动虽然付出的是心血、汗水和智慧,是辛酸艰苦的,但付出中能品味到喜悦,获取财富,所以劳动也是快乐的。
在五一劳动节,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,真诚的向每个人说声:
你们辛苦了,谢谢!

我们还要致敬生活,酸甜苦辣,百味尝尽,依旧可以温暖在脸,灿烂于心。